看妇科、儿科、中医科,请到咸阳颐德堂中医门诊部!

陕西咸阳颐德堂中医门诊部

患者案例

当前位置:首页 > 颐德堂风采 > 患者案例

张养生教授治疗持续高热病例

张某某,男,48岁。 初诊:2023年10月1日下午4:00。自2023年9月24日夜间起,无明原因的高烧,先后在当在社区医院、三级甲等医院进行诊断治疗,血常规、肝胆脾胰与腹部CT、泌尿系统B超等检查,除C反应蛋白波动在140—70之间外,其余均无异常。口服退烧药、肛门给药四天,静脉滴注三天(用药不详),体温波动在38.9—40.0℃​之间。每当用药时体温降至正常,但停药后体温很快升高至38.9℃​以上。

分享到:
咨询热线: 029-33666608

中医持续高热病例

张某某,男,48岁。


初诊:2023101日下午400

        2023924日夜间起,无明原因的高烧,先后在当在社区医院、三级甲等医院进行诊断治疗,血常规、肝胆脾胰与腹部CT、泌尿系统B超等检查,除C反应蛋白波动在140—70之间外,其余均无异常。口服退烧药、肛门给药四天,静脉滴注三天(用药不详),体温波动在38.9—40.0之间。每当用药时体温降至正常,但停药后体温很快升高至38.9以上。随用电话求救后前来就诊:就诊时体温37.9,夜间汗多如流,身困乏力,咽后壁粘膜暗红,舌质暗,舌苔腻,脉滑,手擘汗渍明显。鉴于体温常在下午与夜间升高,舌苔腻,脉滑等,考虑湿热郁滞,湿重于热型伏暑。以化湿利湿、清热解毒为治疗原则

        处方:藿香9克,茵陈15克,滑石20克,淅贝母15克,连翘12克,射干9克,白豆蔻9克,炒白术15克,意苡仁30克,茯苓20克,萹蓄12克,砂仁9克,白芷12克,防风9克,紫苏9克,大腹皮12克,桔梗9克,玄参9克,甘草3克。三剂,水煎,日两次。鉴于时令在10月份,建议再查小便、皮肤出血点及相关化验,以防出血热。


2023103日上午1000复诊:

        101日傍晚时分体温升到38.7℃,随之服用中药一次,次日零晨4点,体温还未降至正常而加服用一次,早上700,体温降至37.5,上午1000体温降至36.7。至下午500以后,体温再次升高至38.3,每次体温升高时,汗出明显,身困乏力,大便稀,日大便2—3次,舌质暗,舌苔腻,脉弦滑。鉴于舌苔腻,脉弦滑,体温反复升高,汗多,考虑药量偏轻,湿重未解。

        处方调整如下:茵陈25克,炒白术25克,茯苓25克,萹蓄15克,车前子9克,香薷9克,藿香9克,浙贝母15克,连翘12克,射干9克,白豆蔻9克,苡仁30克,砂仁9克,白芷12克,防风9克,大腹皮12克,桔梗9克,甘草3克。四剂,6小时服一次。


2023105日上午11点三诊:

        103日始,每4小时服药一次。期间,体温仍有波动,最.高达38.2,但呈一过性,短时间内体温至37.3,汗出减少,仍有身困。至104日以后,体温最.高为37.5

        处方调整如下:103日处方去射干、车前子,加胡黄边9克,秦艽9克,茵陈加至28克。以加强解毒祛湿除热作用。四剂,煎服,如果体温降37.5以下后,按照常规服用即日两次。


2023109日下午300

        自服105日处方中药后,体温转入正常,但有肠鸣、大便稀、次数多,身困乏力,口腔乏味,舌质暗,舌面后部舌苔腻,脉弦滑。热毒得解,湿邪渐退,但已伤及脾胃正气。以脾虚湿滞型湿阻、泄泻原则进行治疗:红参9克,茯苓25克,炒白术20克,陈皮9克,豆蔻9克,生苡仁30克,清半夏9克,藿香9克,芡实15克,大腹皮15克,神曲15克,厚朴12克,金樱子15克,仙鹤草15克,干姜5克,黄连3克,元胡15克,炙甘草6克。五剂。日一剂,分两次服。20231014日,电话反馈:身困乏力明显减轻,大便基本正常,仅少许腹胀。建议原方再取两剂,以善其后。

 

郑重提示:中医诊病须辨证论治、四诊合参,切莫自行照方抓药,若需服药调理请在具有资质的中医执业医师指导下使用。



张养生教授
硕士研究生导师
坐诊:每周二上午、周日全天

专家简介
       
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住医师规培导师。自毕业以来坚持从事中医医疗、教学、科研工作近40年,主持或参与厅局。级科研课题3项,公开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,主编或参编教材、学术专著15部。先后获得全国第三届中医药发展大会优.秀论文三等奖1项,陕西省人民政府优.秀科技论文二等奖2项,陕西省人民政府优.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,二等奖三项。主攻消化内科疾病的辨证治疗及其医学模式的相关研究,注重相关疾病社会因素的发现与排除。曾兼任西北高等教育研究会副秘书长,陕西省老教授协会理事及医疗保健专业委员会秘书长。


擅长
        
中医辨证治疗脾胃系疾病:口疮多涎,口臭粘腻,恶心呕吐,呃逆反胃,嘈杂烧辣,胃胀胃痛,腹胀肠鸣,胁肋胀痛,胸胁痞满,纳呆乏味,噎膈疼痛,厌食油腻,大便秘结,泄泻稀便,里急后重等,以及与之相关的身体困乏,精神怠惰,嗜睡头木,肢体沉重,水肿肿胀,小便异常,形寒肢冷,肌肉酸痛,关节僵硬,咳嗽痰多等。

(此内容由www.ydtzy.com.cn提供)